01 星星之火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现在和将来对党和人民的崇高伟业都已经和将要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江西时的重要指示,赋予了井冈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对我们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泽民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4个字。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农民、工人和革命官兵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举行秋收起义。开辟了中国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革命的星星之火,就从井冈山开始,势不可挡地发展成了燎原之势。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交,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大革命时期,这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山里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井冈山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这里过去长期有"山大王",有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各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支枪。王佐部驻在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等处,袁文才部驻在井冈山北麓的宁冈茅坪,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工农革命军要在井冈山落脚,不得到袁文才、王佐的允许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事情并不那样简单。他们两人虽然参加过大革命,袁文才还是共产党员。但他们对前来的这支工农革命军毕竟没有多少了解,还担心这支比他们力量大得多的部队上山会不会"火并山寨",夺取他们原有的地盘,心中难免存有疑虑。在古城会议期间,袁文才的代表曾表示:可以接济工农革命军一些给养,但请工农革命军"另找高山"。怎样说服和争取这两支农民武装?毛泽东选定先从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袁文才入手,再通过他去做王佐的工作。毛泽东了解到他们最看重枪,人可以少一个,枪却不能少一支。于是在后来的见面中,毛泽东说明是由江西省委介绍来找他们的,充分肯定他们"劫富济贫"的革命性,同时说到工农革命军品目前的困难。双方谈得很投机。毛泽东当场宣布送给他们一百支枪,这很出袁文才的意料,也使他很受感动。袁文才向毛泽东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工农革命军到了井冈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军队和地方的建党工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形成核心,军队也好,根据地也好,都会松散无力,难以巩固和发展。所以,毛泽东把这件事看作一切的根本。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就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向部队宣布了三条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1927年12月,毛泽东在江西宁冈县总结战斗经验时,为红军规定了这三项任务。1928年1月,我军攻占遂川县城后,毛泽东认真总结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当工农革命军从茶陵撤到宁冈前,同遂川相邻的赣西南万安县农民武装再次进入县城。为了声援万安的起义,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掉头南下,在1928年1月4日攻占遂川县城,并在这里分兵做发动群众的工作,建立中共遂川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就是在遂川形成的。
02 科学内涵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着极为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涵。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斗争靠什么燃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正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会产生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战胜一切困难的超凡勇气,产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顽强斗志,产生在敌人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才能经受住血雨腥风的洗礼和考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井冈山斗争始于革命低潮时期。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大无畏的革命胆识,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独特道路,创造性地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等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克服种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中国共产党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关心和帮助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
03 现实意义
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见证了中国历史走向新的转折点的历史时刻,见证了星星之火燃遍整个神州大地的开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的一条崭新的道路。
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在革命时期所培育出的革命精神。正是有了井冈山精神,共产党人在逆境中坚守了自己的信念,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井冈山精神是产生于革命时期、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与精华。它展示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生命力,依靠群众的凝聚力,敢闯新路的创造力。它是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下的井冈山精神将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必须有精神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曾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正是这样激发中华民族斗志的重要精神力量。井冈山作为中国精神有机的组成部分,与中国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精神在特定时代的集中体现。井冈山精神中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破解新难题、开辟新出路所必不可少的。因此,井冈山精神将与时俱进,要求全民族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不断给予中华民族向困难提出挑战的力量,开辟创新之路的力量,成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引导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向导,也是让个人、民族、国家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缺少了理想信念的民族就像缺少了方向盘的汽车,无从把握前进的方向。毛泽东的“红旗始终不倒”给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这一理想信念带给了共产党人对共产党胜利的信心与面对强大的敌人不屈不挠的毅力,让他们成了刀枪不入的铁血战士。在当代的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当中,同样需要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继承了坚定信念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顺利度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握好方向,无畏惧,不退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04 时代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上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为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对中国革命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作出的科学预见。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目标,激励着无数登上井冈山的革命英雄,透过历史的迷雾和现实的风云变幻,对中国革命目标了然于心,能够理想不灭、信仰不倒,并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实现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宏图。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支部建在连上”、“三湾改编”等都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结合公司实际,在转型思路和制度初步确定的前提下,结合井冈山精神中“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内涵,各岗位应坚守本职,党员干部更要做好表率,力争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以公司成功转型发展为使命,坚定信念、努力奋斗。